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两混一共”的深入开展,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我校于2024年12月30日下午举行了“民族团结一嘉亲”结对仪式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会。新疆教育厅驻沪工作组党委副书记兼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唐永川,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嘉定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刘伟,嘉定区少数民族联合会会长邓苏加,上海市嘉定一中校级领导班子,家长代表以及高一年级结对的新疆学生和本地学生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高一(6)班叶琦同学主持。
活动在嘉懿舞蹈团岳彤菲、阿伊谢·肉孜等同学精彩的《百花争艳》舞蹈中拉开帷幕。
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嘉定一中校长李元致辞。他表示,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教委、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行“两混一共”既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号召,也是为了实现我校“办一所安静、丰富而卓越的学校”的美好愿景。在“双新”和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学校率先实施、稳妥推进“两混一共”教育新模式,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提升办学质量、变革高中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为了将“两混一共”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创新工作方法,多方式多途径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学生人文科技素养提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已初见成效。学校将不断总结经验、有步骤地稳步推进这一改革,实现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索实践经验。
开学以来,沪疆两地的同学们互相了解,一起分享着“大美新疆”与“魔都上海”的不同特色。高一(10)班麦麦提艾力·吾拉音同学代表全体结对学生发言。他感恩党和国家的政策,感谢学校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舞台,感谢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定不辜负国家和学校的期望,珍惜机遇,成长为优秀的人,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作出贡献。
随后,同学们在结对手册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彼此的姓名和祝福,并互换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传递的不仅是一份心意,更是一份跨越地域、跨越民族、心与心相连的约定。高一(8)班的艾力伊木然·如则麦麦提分享了他所准备的礼物——和田桑皮纸,以嫩桑树条为原料制作,有1000多年的历史,源于中原,后传入西域,充分说明西域自古以来与中原交往交流密切,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不可分割的大家庭。他表达了同学们团结友爱,心怀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共同心声。
高一(8)班李昱洁等同学以原创诗朗诵《团结友爱,共绘青春》歌颂同学们从新疆到上海、从西北到东南、跨越山海的心心相连的友谊,最后更是带领全场同学高声齐诵,深情地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浓浓的热爱。
同时,家长们的支持也助力了“两混一共”工作的开展。许敏杰、刘伟、邓苏加为出席活动的家长代表颁发了结对证书,肯定和感谢家长们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支持。
高一(9)班王临同学的妈妈刘蕾蕾女士作为家长代表发言。她赞许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感谢学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牵线搭桥,开启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门。同时,她代表家长们表示将会利用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带着结对的新疆学生探访上海、体验江南过节习俗,用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学校“两混一共”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唐永川在讲话中指出,嘉定一中积极响应号召,在上海地区率先实施“两混一共”教育新模式,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和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动实践,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力举措,对于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同学们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同学们应当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真诚,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共同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他相信在教育部民族司、新疆教育厅和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嘉定一中的铸牢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全市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如同五十六朵绚丽绽放的花朵,各自散发着独特的芬芳,却又紧密相依,共同编织着华夏大地的锦绣山河。本次结对仪式既是“两混一共”模式的一次实践探索,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入推进。我校师生将继续秉承“追踪前哲,认识时代”的校训,携手并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学、合作创新,增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