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胡晓棉院士走进我校“院士大讲堂”作科普指导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6日

      12月19日,我校举办第十讲“院士大讲堂”,很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晓棉,以《细节决定成败,韧性护航梦想》为主题,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体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本次活动由高二(9)班丁涵孙主持。

嘉定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李元为院士颁发聘书,感谢他对学校科学教育及高中生科普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硬骨头,还得靠我们自己啃”

胡院士首先结合中国核弹的研究历史,胡院士为大家介绍了她所工作的“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及她的研究方向,该所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等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随后,她用两弹精神: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勇攀高峰呈现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

同时,她还呈现了我国在核弹研究的四次重大“较量”。从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到研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她用详尽理性的语言呈现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究的历史脉络,中国也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毅力!

会做和做成,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在大科学工程和系统工程背景下,一丁点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带来巨大的损失。随后,胡院士结合联盟1号事件、联盟11号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件等航天事故,以及她所经历的工作案例如加工图纸、大飞机撞击实验等出现细节的问题,为大家呈现了细节的重要性,不论是学生还是科研工作者,都需要谨慎细致,每一个细微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什么是坚韧?胡院士以亲身经验与感悟,将韧性对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娓娓道来,“坚韧性,其实就是人生的厚度”胡院士还列举了所内张信威院士、胡仁宇院士等杰出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告诉大家: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毅力!许许多多的老专家,都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方式,传承着他们对这份事业深刻的理解和执着的守护......这份韧性与坚守,令在场同学们为之动容。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

“集体集体集体体,日新日新日日新”胡院士指出:大科学是集合各种级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系统综合体,是集体的事业。大家都应该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是它的灵魂。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团队协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大科学、系统工程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集合集体的力量,共同攻坚克难、取得成功。

讲座的尾声,胡院士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作结语,寄予了殷切期待,她希望同学们将科学文化内化于精神素质,迸发出爱国和责任的力量,“筑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

互动提问

“面对重复的实验失败时,如何克服和面对?”“核物理的发展方向,会发展到怎样的一个程度?”......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报以热情反响,胡院士对同学们就科技研究与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问题逐一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高二(4)班肖婕代表全体师生向陈院士献花,提问学生纷纷上台与院士合影留念。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核物理工程技术研究之中的魅力与挑战,更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热情。相信在胡院士等杰出科学家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将投身到科研事业中,细心且坚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41220143020.jpg